周二A股三大指数小幅调整,截至收盘,沪指基本平盘报收,深成指跌0.43%,创业板指跌0.33%,北证50指数涨1.86%。全市场成交额12875亿元,较上日缩量1869亿元,也是年内的地量水平。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。板块题材上,可控核聚变、化工、煤炭、电力板块涨幅居前;算力租赁、海工装备、机器人概念股跌幅居前。
盘面上,可控核聚变题材股大涨,兰石重装、海陆重工、融发核电等股领涨。
消息面上,近期,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突破进展,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启动聚变项目规划,并于2024年—2026年密集开启装置安装,推动国内聚变行业进一步发展。据悉,全球主要国家均加速推进核聚变研究与商业化进程。据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2025年1月发布的《2024年国际能源科技发展态势分析》显示,全球主要国家开启新一轮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加速发展:美国在战略规划、试验进展与商业化领域同时发展,既实现多次复现正增益惯性约束聚变点火,又将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。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和能量奇点公司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“洪荒70”均实现突破。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等。
机器人概念股持续调整,远东传动、奇精机械跌停。一方面,有机构指出,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尚未明确,短期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,预计 2027 年全球出货量仅 7.6 万台,显著低于市场预期;另一方面,技术瓶颈与商业化节奏存疑,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仍面临自由度不足(如宇树 H1 仅 19 个 DOF)、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弱等瓶颈,企业坦言需 5-10 年才能实现规模化应用;最后,在A股量能持续萎缩下,机器人作为前期领涨赛道,面临资金外流至防御性板块的压力。
展望后市,尽管近期A股市场出现调整迹象,但风险偏好的短期修正并不意味着行情的结束。当前适逢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,市场多头逐渐变得谨慎,后市交易策略上,建议可适度“高低切换”,看好景气有望持续或景气度存在改善的方向,以及红利股和债券等防御类资产。具体操作上,投资者可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,围绕大消费、有色、高股息板块反复博弈。(以上观点仅供参考)